無數次聽到那些愛好藝術且醉心于藝術品收藏的朋友訴苦,說不知道在家里如何處置這些“寶貝”。也許是一幅繪畫不能與沙發(fā)協調,也許擔心藍色和黃色的強烈對比破壞了整個房間的色調等等,這樣的苦惱太多了。其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藝術與裝飾
設計之間有著顯著的不同,只有當你有意識地去學習如何選擇藝術品、如何在家里適當的布置藝術品之后,這些問題才會逐步得到解決。
從家庭布置藝術品的歷史來看,藝術品不僅是一種具有美化功能的裝飾元素,更是一種反映精神文化取向的標志,它是主人的情感與智力的體現。雖然藝術品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個性與內涵,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若干可供選擇的方法來達到“生活在藝術中”的目的,也就是說藝術品需要與整個空間環(huán)境及裝飾相結合,才能具有生命力。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家庭中藝術品的陳設方法與博物館或畫廊中的陳設方法不同,你是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去體會它、欣賞它的。它就像家庭成員一樣,熟悉而親切,適合于從近處去觀賞、去觸摸、去感覺,你需要有足夠的自由度去選擇和安排它們。
平面的繪畫作品是更適宜于在家庭中陳設的藝術品,必須選擇完整而適于觀賞的墻面作為陳設的位置。除了重視作品的題材與風格外,必須一方面注意繪畫作品本身的面積是否與墻面的空間、鄰近的家具或其他裝飾品存在良好的比例關系。另一方面還要注意繪畫作品懸掛的位置如何與鄰近的家具及其他陳設品之間取得活潑的平衡關系。墻面狹小而畫面巨大,勢必擁塞,不如小作品來的恰當;反之,墻面寬大而畫面太小,則會顯得空洞,必須加大畫面或增加數量來加強氣勢。當然,墻面的適當留白更為重要,否則,再精彩的作品亦將因局促而減色。一個重要的原則是,面積較大的作品(邊長超過1米以上),一面墻上只能掛一幅,否則不僅不能展示出繪畫的藝術個性,而且可能使得整個室內效果顯得雜亂;而尺度較小的作品(邊長在60厘米以下),則應該成組出現,才有利于獲得較強的視覺效果,但是應該注意畫與畫之間保持適當的疏密關系,更好是等距離的整齊排列,畫框邊緣平齊,不僅能獲得一種秩序感,而且能增加空間的進深感。
假如想要獲得較為莊重的效果,可以采用對稱的手法,將一幅或一組圖畫懸掛在沙發(fā)、壁爐或床頭上方的中央位置;相反,如果希望獲得活潑生動的效果,非對稱的法則更為有效,但必須從繪畫作品的力度量感之中去發(fā)揮平衡作用。一般來說,繪畫的邊緣不要緊貼家具的邊線,至少應留出20厘米至30厘米的空隙,這樣才不會顯得過于擁擠;繪畫作品的色彩及畫框的顏色,更好與家具中的部分顏色取得一致,起到相互呼應的和諧美感。